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

浅谈鱼类寄生虫感染人的风险

 

发布时间:2018-08-27 15:51:38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EISEN

 

鲁义善1,冯东岳2

1.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2.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最近,由于虹鳟和三文鱼之争,鱼类寄生虫的风险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为了能科学地阐述鱼类寄生虫的风险,以正视听,作者拟就鱼类寄生虫的几个常识在此进行科普一下。

  1. 鱼类寄生虫的普遍性

    理论上和概率上讲,任何一条野生鱼都有寄生虫,所以说野生鱼的安全性是值得质疑的——但这并没有影响金枪鱼等深海名贵品种的野捕和消费,这里面检验检疫就是最核心的保障。吃鱼生是冒风险的,但是这种风险是可以通过可控化的种苗来源、养殖环境、饵料、加工过程等降低,也可以通过严格的检验检疫把风险降至微乎其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放心”食用,这也是鱼生加工、消费这个产业链得以维持的原因。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在具有鱼生消费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明显偏高,这说明我们即使把风险降至最低,但却永远无法做到真正、完全地没有寄生虫——就像我们想把一条鱼做到完全无菌,那除了在实验室,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情总有两面,一面是美食,一面是风险。而风险又有两面,一面是所有的风险,一面是我们要严控的风险。就像我们虽然不可能把一条鱼做到完全无菌,我们却可以对其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等设立检疫标准,从而实现对该菌的控制。同理,对于鱼生中寄生虫的检疫,是否需要对所有寄生虫进行检验呢?答案是否定的。感染鱼的寄生虫几千种,如果每一种都检验,劳民伤财不说,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有些寄生虫是根本不感染人的。同样道理,有些感染人的寄生虫,也不是通过鱼传播的,比如在本次“生食三文鱼标准”争议中,有网友质疑“血吸虫为什么不列入检验”则有点牵强了。但是,对于那些可以通过鱼生传播,又有可能感染人的寄生虫,则必须要作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强制的检验检疫。从本次“生食三文鱼标准”的4.6.4寄生虫指标来看,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和绦虫裂头蚴均不得检出,是比较合理,甚至说是严苛的,因为这个标准包括了所有的吸虫、线虫和绦虫,而不仅仅是国际上所列几种。

  2. 几种影响人类健康的鱼类寄生虫

    作者之所以用“影响人类健康的鱼类寄生虫”而不是用“人鱼共患”这个高度敏感词汇,是因为其实很多鱼类寄生虫,并不会给鱼类造成疾病。多数寄生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与宿主鱼类达成了一种“平衡”。目前,可以通过食用生鲜或未煮熟水产品传播的寄生虫包括异尖线虫Anisakis spp.、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p.(通过海洋哺乳类鲸肉、海象肉感染)、真圆线虫Eustrongylides spp.(包括Eustrongylides ignotus,Eustrongylides tubifex,Eustrongylides excisus三种)、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p.、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spp.,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即常说的肝吸虫,通过淡水鱼传播)、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spp.、隐孔吸虫Namophyetes salmincola、异形吸虫Heterophyes spp.、后殖吸虫Metagonimus spp.、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pp.(即常说的肺吸虫,通过蟹、蝲蛄等传播)等。可传播寄生虫的水产品包括生腌制品、鱼松、鲱鱼籽、寿司、生鱼片、含鱼生的色拉、醉蟹、冷熏鱼、未全熟的煎鱼等。

  3. 海水鱼寄生虫与淡水鱼寄生虫

    目前,网上普遍的说法一是海水有盐度,寄生虫相对较少,二是淡水鱼寄生虫渗透压与人类一致,更容易感染人。但这两种说法到底有多少科学依据无从查证。其实,单纯比较海水鱼寄生虫数量和淡水鱼寄生虫数量并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某一方胜出另一方,那有可能是我们认识不够或缺乏相关研究所导致的结果。但对于能够感染人的寄生虫来说,目前总共100多种,主要是来自陆生动物或淡水生境;在海洋寄生虫中,也有一些种类可以感染人类,然而它们的特点是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并不依赖于人类(即可以脱离人类而完成其生活史),人类只是其偶然宿主。其主要感染方式包括三类:1、生活史主要在海洋哺乳动物或鸟类完成,偶尔感染人,比如多数吸虫的幼虫、部分绦虫和线虫;2、主要生活在淡水,有时候也会在海水,并感染人,也常见于吸虫的幼虫、部分绦虫和线虫;3、感染仅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比如隐孢子虫、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


    主要参考文献:

  1.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Hazards and Controls Guidance,Chapter 5:Parasites.https://www.fda.gov/

  2. Marine Parasitology. Ed. Klaus Rohde. CABI publishing. 2005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

相关信息
· 2023年食品趋势报告:全球鱼类消费需求增长 鱼类...
· 到2030年全球鱼类价格将上涨25%,中国全球角色举...
· 8月上旬俄罗斯冷冻鱼类价格保持稳定或下滑...
· 柬埔寨鱼类产品半年出口超2000吨,半年增长超50%...
· 俄罗斯计划进行新的价值 27 亿美元的螃蟹和鱼类...
· 俄罗斯为解决对华水产出口,与中韩讨论鱼类出口三...
到2030年全球鱼类价格将上涨25%,中国全球角色举...
俄罗斯渔业公司游说政府改革,MSC认证面临吊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