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抽检巴沙鱼,包冰率不符或面临改证/退运!巴沙鱼批发销量骤降,750g小规格烤鱼销量逆势翻番
发布时间:2020-06-24 09:52:00 信息来源: 海鲜指南 编辑:STAR
文/ 海鲜指南 (seafood-guide)沈基文
1、天津港抽检巴沙鱼包冰率不符面临改证或者退运,其他区域暂未抽检包冰率
自从6月11日北京疫情反扑以来,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的多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海关及各地批发市场加大了对市场食品、仓库及食品的检查力度,其中以天津港为例,6月15日起对3月1日以后入境的冻肉、冻鱼、冻虾、冻蔬菜水果、冷冻加工食品等外贸进口冷箱实行100%查验。 近日,有业者反馈称,天津海关在抽检时发现巴沙鱼毛净重和证书以及申报的包冰率不符,有可能会面临改证或者退运。 “这是确实存在的,如果海关统一严格检查的话,可能会面临改证或者退运,未来可能会对进口巴沙鱼有影响。”天津峥嵘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阎铮告诉海鲜指南。 截至海鲜指南发稿,多位业者告诉海鲜指南并未听说过该检查,初步判断,只有天津港做了相关检查,其他市场或地方海关并未开展该项检查。
2、进口水产品入境检查额外新增核酸检测,海关暂未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阎铮说,目前进口的冷冻水产品在天津港口岸查验除了常规的检验检疫项目之外,额外增加了核酸检测采样抽检,“但是,海关还是只出具一份检验检疫报告,并不会单独出具核酸检测报告,尽管在北京疫情反扑以后的的确确有增加核酸检测项目,可以获得检验检疫报告,也就意味着货物通过了常规的检验检疫项目和核酸检测。” 阎铮向海鲜指南补充介绍,“由我们代理的这票三文鱼是疫情爆发以后的天津港第一票,已经各种检测和查验清关完毕。从今天(6月22日)开始,天津港100%核酸检测的比例下降到6%,码头压的箱子的货物不论是否检测核酸、自己检测过的是否已出结果,均可按正常后续程序执行。” 来自深圳市逸安达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晓翠接受海鲜指南采访时也提到,目前,深圳的通关效率也已大大提高,最近一段时间,她也被客户咨询关于通关货物核酸检测报告的问题,“以冰鲜三文鱼为例,目前海关是票票抽样采样做核酸检测,如果可以拿到检验检疫证明,就证明这个货物的核酸检测抽检是通过的,尤其是6月13日及6月13日以后的货物。” 安徽富煌三珍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郑贤也告诉海鲜指南:“我们到港的巴沙鱼也是,都增加了核酸检测,不仅仅是巴沙鱼,其他的水产品和食品也一样,本来港口的冷库容量就有限,现在连云港港口保税库都爆仓了。”
3、批发市场走量骤降,零售终端慢慢回暖,烤鱼品类750g小规格销量翻番
6月16日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餐饮消费市场这一,对餐饮食材的需求戛然而止。海鲜指南曾报道,北京地区对餐饮食材巴沙鱼的需求也随之下降,物流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郑贤介绍,“北京餐饮影响比较大,下滑得比较厉害。此外,由于消费习惯的不同,北京地区更乐意接受清江鱼而非巴沙鱼,巴沙鱼在华南地区比较受欢迎。本来餐饮客户恢复到70-80%,有一部分头部品牌也恢复到了同期差不多水平,但是现在(北京疫情反扑)还是有些影响。除北京外,我们供应其他地区还可以,就烤鱼品类来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做小规格的开背鱼非常受欢迎,同期的需求增长了1倍,之前1Kg规格的开背比较受欢迎,现在750g规格性价比更高,更重要的是适合外卖业务,我们在越南的小规格巴沙鱼订单排期已经排到8月底了。” 在流通市场,瀚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麦红梅深有感触,她告诉海鲜指南,“本来6月份巴沙鱼恢复得很好,但是因为受‘三文鱼’影响,三文鱼‘死’掉了,巴沙鱼‘死’掉了,水产跟着倒霉,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恢复消费者信心。” 麦红梅说,北京疫情反扑之前,她们销售三文鱼每月至少10吨,“但现在是一条都卖不出去。”不仅如此,“巴沙鱼如果与以往相比的话,我们最差一个月应该也是十条柜左右的量,现在只是以几百件来计算。” 此次的事件有一个好的方向,就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借此契机,高度重视产品进口途径和流向, 对各类违规进口产品围追堵截,也算是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山西太原海兴水产的负责人黄佳鸿告诉海鲜指南:“零售终端的需求稍微好点,但是批发市场还是不行,因为还在查质检报告,这两天每天都有客户要能对上批次的质检报告。我们估计得下个月初才能看情况能不能有好转。” 渔人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创始人刘贵坡也表示:“终端市场对‘吃鱼’是有影响的,通过与上个月数据的对比,我们400多家门店下降了约15%的销售业绩。目前进口商和供应链已经处于非常低毛利的阶段,在进口鱼类受影响的背景下,其实可以考虑发展国产鱼,国产养殖在可控性和可管性上比较容易把握,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做巴沙鱼还是在做价格、做性价比,与其在价格上做竞争,不如顺应时代和经济的大潮,振兴国产养殖业经济,最终要看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