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疫情或将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02-11 15:30:18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STAR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给水产行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近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通过材料收集以及企业访谈,对此次疫情给水产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中国水产品》微信号将陆续推出相关调研文章,供业内人士参考。同时,也希望业内人士积极反馈情况,分享观点。
行业观点:疫情或将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而疫情对产业的影响也牵动着全体水产人的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时刻关注着产业发展,积极与会员企业沟通,帮助对接和反映问题,在广大会员企业的帮助下,协会暂时梳理了目前产业链各个环节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引发行业内更深刻的思考。
一、水产品流通环节影响首当其冲
疫情发生以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鲜活产品的流通,水产品尤为突出。自全国多地陆续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超市、电商的蔬菜、粮油、畜禽肉产品一度出现脱销情况,水产品冻品销售也有部分增加,但鲜活水产品销售几乎停滞。据了解,餐饮业低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活鲜档口几乎无人问津,高档鲜活水产品更是门可罗雀,能冻的先冻起来,不能冻的低价都处理不掉。市场活鲜商家、收购商几乎全线亏本。三部委《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下发后,个别地区执法混乱,甚至连野生鳕鱼、带鱼都惨遭下架,销售商和生产商更是雪上加霜,幸好后来及时修订,普通海洋捕捞产品和部分养殖经济品种被明确剔除,但其他合法养殖的鲟鱼、甲鱼、黄鳝、鳄鱼等品种仍需进一步予以明确。
二、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影响持续显现
正常情况下,每年春节都是水产品消费旺季,很多养殖户存塘待售,通常反季节供应会量价齐升,但今年等来的却是疫情、封路、退单,低价出售都没人买,卖不出去就没有资金,鱼在塘中要吃饲料,支出一项都不能少,大型养殖企业还面临工人不能如期返工,鱼没人养的困境。再向上传导,苗种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养殖户的大棚存塘未能如期销售,苗种投苗停滞。饲料企业多为大型集团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情况也相对较好,初期遇到部分地区封路不能送达,后在地方政府协助下逐步解决,但工人返厂不足,原料供应偏紧,缺乏足够的口罩等防疫物资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中小型饲料企业还面临资金链的考验。
三、水产加工业短期受损
受疫情的影响,水产品加工厂复工时间有所推迟,湖北地区不早于2月14日,其他地区不早于2月9日,并且随着情况的不确定性,具体复工时间还有待观望。且由于多种公共交通工具运行限制以及封路、封村等情况,工人不会全部按时返回,所以多数工厂采取分批返厂,故生产延误不可避免,且预计短期内加工厂产能很难恢复。针对部分未离厂的工人,工厂已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对不同省市返厂的员工进行单独隔离的条件。由于加工厂年前一般会准备库存,短期市场供应可以保证。延长假期期间,公司须依法支付员工标准工资报酬,如果疫情短期仍得不到控制,持续停产停工,加工厂将面临人员流失风险,另外预期开工后原料、物流、人力等成本亦会显著增加,企业可能出现现金流紧张甚至断裂破产的风险。
四、高档水产品进口几乎全线停摆,出口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疫情对于水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也将出现分化,高档鲜活水产品进口几乎全面停滞,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的龙虾价格断崖式下降,俄罗斯帝王蟹、珍宝蟹情况类似,挪威三文鱼的运输航班取消,大宗冻品进口短期可能出现部分通关时间延长等情况,长期来看不会有太大影响。出口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在已有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虽然同时强调反对任何国家发布任何针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限制,但水产品出口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已有71个国家入境管制,多个国家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已开始采取谨慎的态度,另外,由于外国航空公司停飞和国内客流减少导致国际国内航班减少,航运、海运运力下降和成本提高,部分企业出现了产品难以交运的情况。由于目前尚未全面复工,水产品出口的后续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五、水产品消费低迷,食材化趋势显现
疫情发生后,与往年的春节不同,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聚会全部取消,今年让年年有鱼、无鱼不成席首次落空。通常每年水产品消费的高峰期就出现在12月份后至农历正月结束,今年水产品最大黄金销售期消失了。但我们也发现,整个社会经过这次疫情,将改变市场对冷冻预制水产品的整体认知。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居家采购的,为一线医护人员制作配餐的,都是更为安全可靠的冷冻预制食材。体验式的消费场景胜过广告说教式的千言万语。
关于未来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企业参考。
(一)坚持依法科学防控,安全生产,危中求机
面对疫情,一定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根据国家要求全力做好防控。防控好疫情就是当前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但是生活还要继续,面对困难,从业者更应该冷静思考,寻找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如怎样更好地对接进一步崛起的线上销售,怎样适应消费模式的改变(鲜活→冻品),养殖业如何进一步实现工业化,加工业的自动化转型等。面对时代的变化,不能干等,要找到趋势性方向,率先做起来。如我们看到,规模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化一定为未来方向!食品安全一定是所有可能的前提!可追溯很有可能从倡导逐变为强制。这其中蕴含的机遇,企业应该如何抓住,具体应该怎么做,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用好现有政策,保住现金流,先活下来
当前各部门、各地政府都在加紧研究出台有关应对措施,有国家范围的,也有地方性措施。协会也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汇总,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企业间也要互相提醒,分享有用的信息,掌握这些政策措施,用好政策。企业自身运行中,一定要千方百计保住现金流,活下来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此外,企业可以尝试想办法和员工达成共识,建立命运共同体,员工和企业共渡难关。要真正贴近客户,让产品或者服务能够为顾客创造真正的价值。
当然,我们不是经营者,大家的困难,远比我们关注到的更多,但我们的心情和大家一样着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帮助产业的心情一天比一天迫切。上述相关情况协会已经第一时间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希望能够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多支持政策,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能够减免疫情期间的税收和社保,能够启动水产品膳食营养计划,针对性的加强国民对水产品营养认知的宣传。但我们也希望大家理解,当前遇到的困难不是咱们一个行业特有的,整个国家都在和这个困难做斗争,我们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也都很关注,全力谋划对策,从近期密集出台的各项措施大家也都有所感受。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相信,疫情过后,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正常情况下,全球每天都有大量的水产品运到中国,在中国完成加工后再销售到全球各国,我们拥有现代化的工厂,科学的管理体系,高素质的工人,中国制造水产品在全球享有盛名。当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水产品制造业的价格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企业积极转型,走自动化和品牌化道路,取得了非常好的经验,只可惜国内习惯鲜活消费的环境成了我国水产品加工再发展的瓶颈,国际市场基本稳定,国内市场难以开拓成为很多加工人的遗憾,但他们努力的角度从未停止,大家不知道我们就讲故事,用过硬的产品和动人的故事打动我们的消费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这些年电商消费的崛起,我们看到了预制食品的发展,虽然占比还十分有限,但增速十分可观。这次疫情,几乎所有的消费者不得不暂时放弃鲜活消费,但冻品市场在增长,加工品消费在增加,巨大的中国市场正在为水产加工制品打开一扇窗,我们的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练好内功,讲好故事,用我们的好产品打动消费者,抓住消费者,迎接我们水产品加工业的春天。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
相关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