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6-03-01 09:17:03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STAR
2015年,在理事会的指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合作,扎实工作,完成既定任务。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建设,优化管理,协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称号
为充分肯定社会组织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作出的积极贡献,民政部今年3月开展了“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我会在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监督,维护行业秩序,引领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关注行业权益方面表现突出,在全国61.3万个社会组织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共计298个),成为农业部系统58个协会中的三个获奖单位之一。
2、加强秘书处建设和优化人员管理
1)完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组织及人员管理。增设了国际合作部,对秘书处人员和岗位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确保协会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稳步发展。新增了电子商务分会、鲨鱼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
2)开展业务及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秘书处工作人员对国家的财经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知识的认知度,也为以后更好的做好财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财务规范管理。防范各种经营风险,特别是防范税务风险。
4)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受农业部及其他部委委托,我会2015年度共计承担了6个大项17个子项目的工作任务,项目资金达450万元,加上以前年度延续项目的结余资金103.19万元,2015年度需要完成的专项任务的财政资金共计553.19万元。经过各部门的努力及财务部在资金使用上的平衡、协调,完成了农产品促销项目(美展、日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4个子项目)、输欧水产品审核、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国合司)、水产品供求分析、国家品牌推介七个项目的项目任务,及以前年度结转项目也已执行完毕,资金使用率达100%,并已完成项目终期报告;另外,物种资源保护、鲨鱼履约相关工作、渔政管理项目、水产企业信息库建设与维护、水产品应急处置宣传引导、种质资源舆情监测等5个项目,由于均为延续性项目,截止目前,仍在按项目任务稳步推进中。
3、召开全国水产行业协会座谈会
6月25日,在云南召开2015年全国水产行业协会工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等地方水产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探讨了新形势下协会工作的特点及发展前景,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水产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意见或建议。
4、召开五届四次理事会暨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
11月5日,在青岛召开了五届四次理事会暨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工作报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2016年工作思路”“关于提请增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第五届副会长的议案”“关于提请增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的议案”“关于成立鲨鱼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的提案”“关于成立电子商务分会的提案”等八项提案。
(二)完成政府委托任务,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1、完成农业部委托的项目
(1)水产品合法性认证审核
继续承担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的海洋捕捞水产品合法性认证工作。今年全年审核工作组协助审核签发的水产品合法性证明25649份,其中:《加工厂声明》17298批次,涉及加工原料48.9万吨,出口产品38.1万吨。《合法捕捞证明》签发7394批次,涉及捕捞原料16.4万吨,出口量10.8万吨。《输智合法来源证明》957批次,涉及出口产品6.67万吨。并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季度、半年及全年审核工作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在平稳运行《加工厂声明》网上申报审核系统的同时,今年又开发了《合法捕捞证证明》网上申报审核系统,并于第四季度进入试运行,进一步提高了审核工作效率。
(2)水产制品进学生餐项目
承担了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的水产制品进学生餐项目,现已完成了国内外中学生水产品的食用情况前期资料搜集整理、水产制品进学生餐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等工作,以及通过对浙江、福建等地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了水产制品进学生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水产制品进学生餐工作建议。
(3)中国鲨类贸易利用、保护管理及CITES履约监测
继续承担农业部渔业与渔政管理局委托的“鲨鱼履约相关工作”项目以及国家濒管办委托的“中国鲨类贸易利用、保护管理及CITES履约监测”项目。根据履约项目安排,5月份在厦门渔博会上举办了“依法保护濒危物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为主题的鲨鱼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宣传展示活动, 10月份在广州举办了2015年CITES鲨鱼物种履约培训会,以及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 “依法保护濒危物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为主题的鲨鱼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培训,展览展示鲨鱼产品、发放宣传资料,派发调查问卷以及鲨鱼制品的烹饪品尝等,宣传普及了鲨鱼养护知识以及我国政府对鲨鱼产业的相关监管政策。
(4)水产品质量隐患排查与舆情监测
跟踪、分析国内外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贸易预警信息及市场流通信息,整理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报告》34期,向会员企业发送,并上报主管部门;完成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处关于针对钟南山提出水产养殖抗生素问题的舆情监测工作。
(5)大菱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题研讨
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处委托,7月份,组织召开大菱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题研讨会,分析大菱鲆质量安全水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讨加强大菱鲆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及措施。
(6)其他
完成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提供全国渔业十三个五年计划”水产品加工发展部分的建议。
2、完成相关部委委派的工作
(1)承担发改委产业司与工信部消费品司关于《全国食品工业“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之“十三五”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初稿,是我会继承担《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后再次承担国家级规划。
(2)承担工信部消费司组织的《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水产加工业现状分析的编写工作,完成水产品加工发展报告。
(3)受商务部外贸司委托,研究梳理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情况,完成相关材料汇编。8月份参加了商务部市场与秩序司组织召开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座谈会,对下一步我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4)受国家食药总局食监三司委托,定期向企业发放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监督抽检信息,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协助统计食品生产企业信息。8月份,参加国家食药总局2015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情况行业研讨会,我会提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5)完成国家食药总局关于征集2016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建议的工作。
(6)受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委托,协助开展水产品及其制品类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构建工作;组织企业参加风险评估中心召开的水产品中硼含量本底调查工作组会议,对我国水产品中硼本底含量情况进行了说明;参加了风险评估中心召开的植物油、水产品及其制品评估参数构建研讨会,完成水产品及其制品类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构建工作,以及水产品包装材料使用情况调查。
(三)开展行业调研,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
1、深入调研,解决行业关注问题
今年3-4月,对我国三文鱼主要加工、贸易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3-6月,通过实地走访辽宁丹东东港、大连庄河和金州,以及对山东等地贝类加工出口企业电话访谈,对中国黄海生态区蛤类的养殖、加工与出口情况进行了摸底;6月份对威海地区鱼粉产业进行调研,了解当地鱼粉生产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和库存量;9月份,前往福建调研大黄鱼产业基本情况;10月份前往福建漳州市东山县调研当地的渔业资源情况;开展鮟鱇鱼等出口品种抽样调查工作,为协会更好地指导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开展标准制修订,推进国际认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1)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参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制品生产卫生规范》起草工作;完成国家标准《水产及水产加工品分类与名称》,《冻鳗鱼》、《冻罗非鱼片》、《活水产品运输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工作,从行业角度会员利益出发提出相关建议。
(2)开展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工作
随着国家标准化深化改革要求的提出,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为我们开展协会标准工作带来了机遇。编制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标准管理办法》,制定发布首个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团体标准《鱼鳞胶原蛋白肽粉》标准,使协会标准工作迈出了第一步,意义重大。
(3)参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7月份参加了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的行业协会标准规划及快速程序标准项目研讨会,参与2016-2018年水产品加工标准规划及快速程序标准项目研讨。9月份,参加国际食品法典水产品加工标准草案研讨会,参与形成中国对CAC水产品国际标准草案的意见和参会议案。
(4)发布中国首个《负责任水产品采购指导目录》
今年年初我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可持续水产品进超市。根据安排,我会牵头编写《负责任水产品采购指导目录2015版》,8月份在深圳正式发布。该目录聚焦获得优质认证、对环境友好、低碳、可追溯的主流水产品,梳理具有国内认证(有机、绿色、ChinaGAP、农产品地理标志)、国际认证(MSC、ASC、BAP)的不同水产品基本信息,提供认证产品和相关标准的最新动态。引导零售业实施负责任水产品采购,搭建生产者和零售商对接平台,推动水产品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对中国渔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该事件荣登《中国水产》发布的2015年中国十大渔业新闻。
(5)引导罗非鱼行业自律
为建立我国罗非鱼行业自律约束机制,规范行业从业者行为,促进和保障罗非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起草完成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自律公约及出口协调价的管理办法,组织企业签约自律公约。
(6)推进国际认证
辅助大连海洋岛ASC双壳贝类认证进入预评估阶段;协助认证机构完成ASC罗非鱼认证对蔚蓝海洋的终审和海南勤富的预审工作;推进福建东山渔业资源评估及MSC认证项目工作的实施。
(7)开展第五批水产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审议
今年组织开展了第五批水产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初审、终审、公示、备案等程序,委托专业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严格评价并通过信用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经商务部、国资委备案批准(批复文件:商信用备函【2015】88号),中国水产有限公司等8家水产企业荣获AAA级信用等级,属行业企业信用等级最高等级。
3、反映企业诉求,做好企业与政府的桥梁
(1)罗非鱼因磺胺超标等问题出口受阻,对罗非鱼产业打击很大,我会搜集、整理了1-4月份美国FDA拒绝进口我国罗非鱼情况,上报国家认监委。召开“罗非鱼产业风险预警会”,通过渔业主管部门、质检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四方的研究商议,形成了具体应对措施。并将会议决议提交FDA,以期早日解决问题。
(2)就IFFO及会员单位反映的即将出台的鱼油标准不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向渔业主管部门反映,以期在标准出台前进行干预,确保鱼粉的顺利进口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3)就会员反映的澳大利亚计划制定所有水产品需要标注原产地的法规事宜向商务部反映,请政府部门予以关注并进行前期沟通,避免造成贸易壁垒,从而影响国内出口企业与澳的正常贸易。
(4)参加了农业部贸促中心举办的“农业产业损害及产业安全形势分析会”,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举办的“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国家林业局濒管办举办的“2015纪念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座谈会”等,把握当前产业形势,农业产业损害及产业安全意识,了解了各产业面临的产业损害,进行行业自查。
(5)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监三司组织的《食品安全法》专题讲座,将学习内容传达到相关企业,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水产品加工安全生产经营的整体水平;定期向企业发放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监督抽检信息,分析具体抽检不合格原因,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会展服务,促进贸易交流,拓展国内外市场
1、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
5月25-27日,首次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主办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国内国际参展企业105家,基本涵盖了我国各水产大省,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厄瓜多尔、秘鲁、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知名水产企业。展览会同期活动丰富,改变了传统展会仅仅展示产品的模式,丰富了展会的内涵。开展了市场推广、产品推介、渔业投资政策分析、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等众多活动,不仅增强了展会的活力,也为产业带来了崭新的视角。
2、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水产展区
和往年相比,今年水产品专区专业观众数量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来自餐饮、电商和超市生鲜采购的专业观众增幅明显。展会现场,我会继续携手爱博西雅展览公司共同举办第三届“鲜生活海鲜美食配美酒”的产品推广活动,还与MSC(海洋管理委员会)合作推广其认证产品。活动通过厨师现场烹饪、红酒与海鲜搭配讲解、现场品尝、现场洽谈的方式进行,设置专业采购商定向邀请专场6场、媒体专场1场,共展示产品41个,比去年展示的产品数量增加50%。MSC可持续海鲜专场效果突出,强调了全程可持续发展概念,保护海洋生态等环保主题,得到了企业与采购商的认可。
3、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水产展区
11月7-10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福建福州召开,本届水产馆展位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辽宁、湖北荆州、浙江、广东、广西、江苏由当地承办单位组织企业以省市渔业展团形式参展,为迎合市场需求,本届展会建立了电子商务专区,邀请水产电商企业参展,得到了参展商的认可。
4、北美水产展
今年我会共组织42家企业参加北美水产品展(3月16-18日),展位面积比上届增长10%。展会期间,与GAA官方代表一起考察了波士顿罗非鱼产品超市专柜,获得一手数据并进行专业分析,促进了我会罗非鱼分会的后续系列活动。展会结束后,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国际贸易投资办公室邀请,我会组织35家企业赴温哥华与该组织的当地10家水产企业和协会举办了中加贸易洽谈会。
5、全球水产博览会
今年我会再次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农业分会合作,组织了来自辽宁、山东、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沿海省市的73家企业参加第23届全球水产博览会。参展企业对集体参加全球水产展非常满意,80%的企业都是连续多年参展。
6、日本东京水产技术博览会
8月19日-21日,第17届日本东京国际渔业与技术博览会在东京国际展览馆举行。今年34家企业加入到我会组织的国家展团,展示效果好,获得各方好评。展会期间,参展企业考察了筑地市场,深入了解了日本当地水产行业的现状。
另外,支持和参加地方专业展会。2015年,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地都举办了水产展会,我会是协办或支持单位。组织会员企业出席1月7日在北京举办“厄瓜多尔与中国贸易洽谈会”,以及参加5月20-24日的泰国食品展等会展活动,促进贸易洽谈与合作交流。
(五)加强分会管理,召开行业会议,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罗非鱼分会工作会议
4月10日在海南召开罗非鱼分会工作会议,海南、广东、广西的主要罗非鱼生产出口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严峻的国际出口形势,为产业探寻出路,为创建自律公约奠定基础。6月18日在湛江召开“罗非鱼产业风险预警会”,应对我国输美罗非鱼药残多发事件,通过与渔业主管部门、质检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四方的研究商议,形成了具体应对措施。会后将会议决议提交FDA并与之沟通,力求将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水产市场与金融合作对接研讨会
5月18日在湖北武汉组织召开“水产市场与金融合作对接研讨会”,促进政银企三方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交流与合作,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水产金融协调联动、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全球水产养殖论坛
会议于5月24日在厦门召开,来自联合国、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国际组织,行业组织代表以及国内的水产品育苗、养殖企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媒体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以“促进全球性交流合作,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为主题,充分考虑当前养殖业发展形势,分为全球水产养殖形势、水产养殖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三大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4、第七届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
会议于5月27-28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国内对虾种苗、养殖、饲料、加工、贸易、加工企业代表和渔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媒体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的国际组织代表,以及美国、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等国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代表和相关人士1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从国内外市场波动、贸易格局变化、养殖模式转变、产品结构调整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发,致力于研究解决产业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为产业提供交流平台,集中会商产业发展问题。
5、第四届鱼粉鱼油产业发展工作会议
会议于5月25日在厦门召开。主要就各地鱼粉成交、库存、价格及生产现状等情况进行沟通,针对上半年国产报价持续逼近厂商平均成本价的情况,商议应对措施。向政府反映企业希望延长休渔期,加强对偷捕现象的监督的诉求,保障国产鱼粉产业的健康发展。
6、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研讨会
8月份,在广州组织召开“2015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亮点是邀请水产界、冷链界、物流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给与会代表带来全新体验,激发新的灵感。
7、中国水产品批发市场峰会
9月17日,我会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联合在浙江舟山国际水产城主办了2015中国水产品批发市场峰会,来自全国主要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及行业协会代表80余人到会,针对农(水)产品市场建设管理、质量安全、冷链物流互联网+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推动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水平提升。
8、第三届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10月份,在山东威海召开“第三届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重点就海参发展现状及产品推介及市场推广进行研讨,研判产业发展趋势, 保障海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9、2015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
11月3日,在青岛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期间召开了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驻华机构,海外企业代表以及国内的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媒体代表超过200人参加会议。本次大会以“迈向绿色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为主题,推动中国可持续水产品市场建立和全球水产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型。
10、第十二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
12月在广州召开了第十二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直面产业危机,共谋共赢局面”为主题,通过对罗非鱼产业十几年发展的回顾与总结,汇集各方智慧,探讨产业如何在危机之下实现升级转型。会议同期,发布了我国罗非鱼加工贸易企业TOP LIST企业名单,扩大我国罗非鱼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
11、水产资源高值化利用工作委员会2015年年度工作会议
12月27日,水产资源高值化利用工作委员会2015年年度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肯定了分会2015年在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开展国际合作、产业研发技术交流、产品推介等方面做出的成绩,并就2016年的工作计划达成共识。
(六)积极开展行业培训工作,加强政策法规宣传
1.举办“2015年CITES鲨鱼履约培训会”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主管部门对鲨鱼产业的相关监管政策,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及从业者履约能力,引导从业者合理合法经营利用水生资源, 10月在广州举办了“2015年CITES鲨鱼物种履约培训会”。培训会全面分析了目前鲨鱼产业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产业问题。
2.举办2015年输欧海洋捕捞产品审核培训会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加工厂声明》和《合法捕捞证明》网上申报系统的使用方法,12月在舟山举办了“2015年输欧海洋捕捞产品审核培训会”,来自山东、辽宁等地的企业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输欧海洋捕捞产品《加工厂声明》、《合法捕捞证明》(我国近海及远洋产品)申报注意事项;通报了近年核查情况,再次重申了输欧海洋产品合法性证明的重要性;现场演示《合法捕捞证明》及《加工厂声明》网上申报系统等并现场解答企业疑问,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七)适应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品牌建设
1、召开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
9月16-17日我会联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在浙江舟山召开“2015 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主要渔业省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级农产品大市场、水产品品牌企业代表、水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介绍了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战略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国际先进品牌建设经验,探讨实现中国水产品品牌的途径与策略,与会代表还就水产品品牌市场建设、企业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大会采用从行政、企业、专家多个层面来探讨的形式,对如何开展水产品品牌建设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梳理。
2.评审命名全国特色水产品之乡
我会今年经书面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现场评审等程序,共组织召开15个评审会议。其中对广东顺德“中国鳗鱼之乡”、福建连江“中国鲍鱼之乡”、浙江温岭“中国海虾之乡”“中国鱼鲞之乡”、广东茂名“中国罗非鱼之都、湖南益阳“中国淡水鱼都”、江西都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7个特色之乡进行了复审;对山东威海“中国海参交易中心” 江苏启东“中国吕四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 “中国海蜇(响菜)之乡” 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中国银鱼之乡”4个特色之乡进行命名评审;对烟台水星集团“中国鱿鱼加工物流交易中心”、湖南顺祥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 宇王集团“中国海藻多糖研发生产基地”“中国水产功能蛋白研发生产基地”4个企业品牌命名。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对“中国驰名商标”的推荐规定及相关要求,规范推荐程序,认真审核推荐申请材料,并对推荐内容真实性严格把关,今年为厦门新阳洲水产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出具了推荐函或行业排名证明材料。。
4.加强重点品牌宣传
以推介会、国内国际展会、《中国水产品》会刊和网站为平台,对会员企业品牌,獐子岛虾夷扇贝、瑞安华盛虾皮、安井鱼糜等优势区域的特色品种进行广泛宣传,发挥优势品牌示范效应,推进水产品品牌发展。
(八)增强信息服务意识,发挥信息平台优势,进一步完善会员服务功能
1、发布行业报告
(1)组织出版《我国鲨鱼资源利用现状及监管机制研究》。该报告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鲨鱼资源与生产、加工、贸易情况,产业现状及趋势,产业现有监管体系以及CITES公约框架下我国鲨鱼产业监管探索等几方面内容。
(2)发布《中国三文鱼来进料加工企业调研》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三文鱼来进料加工企业市场变化趋势,以及MSC认证原料的变化情况。
(3)发布《中国黄海生态区贝类(蛤蜊)生产及市场和产业链调研》报告。该报告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黄海生态区蛤类的养殖、加工与出口情况,分析中国黄海生态区蛤类全产业链现状,提出促进蛤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
2、会刊
今年是《中国水产品》会刊整合的第二年,秉承为行业服务的宗旨,悉心为水产品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关注者提供及时、专业、优质的服务,组稿编辑发行12期《中国水产品》会刊,约40多万字。适时更新会刊电子期刊在线阅读,目前已经更新到第11期。会刊在线阅读的实施增加了会刊发行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会刊的认知度。
3、网站
及时发布行业信息以及协会相关工作动态,截至12月21日,全年共收集发布信息3081条,配合协会各项活动开展,开设了相关活动的专题及展会等网页广告发布,有效的促进了协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微信平台
完成了微信服务号的认证工作,初步形成微信服务平台的发布工作机制,每周发布微信信息,截止12月15日共完成36期159篇信息的发布,微信关注791人,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协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及信息预警等,使微信平台成为协会信息服务的有效补充。
5、市场价格行情监测工作
继续市场价格行情监测工作,及时完成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共完成了12期国内水产品价格行情监测月报。
6、水产品质量安全周报
搜集整理水产品信息,包括质量安全信息、贸易预警信息、部委政策发布信息及市场流通信息等内容,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周报》,每周定期发送给会员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
二、2016年的主要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水产流通与加工行业也将迎来新业态、新趋势。我会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关注新的经济形势变化,研究市场动态,发布行业报告,提前做好贸易预警。
2、积极开展标准制修定工作
积极组织企业制定标准,形成一系列的水产品行业标准,将尽快完成与发布《水产品包冰限量》行业标准;制定鱼皮胶原蛋白、冷冻鱼糜分级标准、海参加工与流通技术规范、虾产品加工与流通技术规范等标准,加强行业自律。
3、积极推动水产品品牌建设
围绕地方特色水产品,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水产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大型营销活动等平台,加大品牌产品营销推介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法被各界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我会继续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与预警,在罗非鱼、海参等品种的可追溯工作获得新突破。
5、办好国际国内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
在今年成功举办“亚太水产养殖博览会”的基础上,办好明年的“亚太水产养殖博览会”,争取有新的突破。并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明年的北美水产展、全球水产博览会、日本东京国际水产展、俄罗斯国际食品展、中食展、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会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作为重要的网络销售渠道和手段在多行业进行了有效的使用,亦有多家具备实力的电商欲与我会合作。为了解各会员企业目前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进展和需求,我会今年已经开展水产企业电子商务情况调查。有些省市协会及一些企业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明年将进行深一步的调查研究,适时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加强中心城市水产品市场推广、水产品营养的宣传以及国内外展会的指导,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
6、关注产业热点问题,举办专业研讨会
7.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我会2011-2014年已完成四批66家水产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详见网站www.cappma.org),在行业中树立了“诚信兴商”的良好氛围,对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企业还可以享受国家有关部委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由此可见,尽早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企业可赢得市场先机。2012年以前评出的A级企业已经过期,理事企业、常务理事企业、特别是副会长企业应该重视该项工作。
8.加强国际、国内的合作交流
近年来,我会积极与国际国内行业组织和同行业者展开有针对性的国际交流,形成了定期沟通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等多家国际组织,以及欧盟、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家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明年,将继续推进MSC、ASC等认证工作,以及与WWF、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推动可持续水产品进超市等活动。
9、加强信息服务
以较高质量水准完成《中国水产品》编辑发行,继续加强协会网站的信息发布功能,推进会员数据库建设;加强微信服务平台的深度开发,加大微信推广力度。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