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水产品大会分论坛—鳗鲡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1-17 20:37:17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STAR
我国是鳗鲡捕捞、养殖、加工、国际贸易第一大国,鳗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每年贡献整个东亚日本鳗苗捕捞量的一半以上,鳗鲡养殖及加工产业也处于全球的领先水平。同时,我国鳗鱼消费市场也在崛起,曾经主要出口的鳗鱼,如今在国内也深受食客尤其是年轻人群的喜爱。在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鳗鱼捕捞、养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推动我国鳗鲡产业实现绿色转型,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福建省鳗业协会、广东省鳗业协会、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于11月17日共同策划召开了2022中国水产品大会鳗鲡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理事长王松林主持,来自渔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产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对鳗鲡产业发展的认识与见解。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创始人、理事长王松林
首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先生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重点提到我国鳗鱼产业的起点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赵依民从长江十年禁渔展开,对我国本土鳗鲡苗种渔业管理制度与完善思路这一主题进行了介绍。同时,赵主任特别强调鳗鱼行业非常需要有序和规范,行业需要主动出击研究问题,用负责任的行业行为来影响政策、制定政策,确保行业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使鳗鱼产业发展和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王思凯研究员,从科研机构的角度阐述了对鳗鲡苗种资源实现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他认为资治通鉴中的这一句名言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类对自然利用的理念,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需要生态、生产和生活这三者的结合。在分享中,王思凯研究员介绍了接下来着手进行的重点工作,包括健全保护体系与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协调保护与利用、加强资源增殖和养护、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长江口日本鳗鲡科学管控措施、以及探讨日本鳗鲡可持续发展利用方面。
福建是我国鳗鱼养殖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会上,福建省水产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常标分享了福建省鳗鱼产业的发展概况,以及他对福建鳗鱼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他介绍福建鳗鱼产业是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新型产业,福建鳗鱼产业年产值达到160亿-200亿,在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都在全国领先,不仅为渔民增加收入,也为国家创造了外汇。鳗鱼产业也是福建众多产业中产业链最完整、产值最高的品种,在养殖的品种和技术、规模和产量、加工技术和能力、饲料生产、出口创汇这五个方面突显优势。对于未来福建鳗鱼产业的发展,刘会长指出产业会呈现三种趋势,第一为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第二为工厂化、智能化发展;第三为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
福建省水产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常标
接着,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樊海平研究员作为鳗鱼养殖技术专家,阐述了鳗鲡养殖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樊海平研究员介绍了鳗鱼产业的总体概况、主要鳗鱼养殖品种、多元化的养殖模式以及正在升级的养殖设施等关键鳗鱼养殖产业的动态。同时,他也指出在种苗供应、市场开发、政策落实、病害防治等方面,鳗鱼产业还面临不小的挑战。遇到挑战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机遇的产生,他认为鳗鱼产业是被长期看好的优质产业,多方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同为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聚力赋能。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樊海平研究员的报告
此外,来自海南珍鳗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沈国文先生,从鳗鲡菜品研发与市场开拓这一方面分享了他的经验。海南珍鳗聚焦鳗鱼中餐化,坚持产品差异化。鳗鱼营养含量非常高,其中含钙20%,海南珍鳗通过100度的高温,3个小时萃取,研发出新产品——鳗鱼骨汤,已经在华南地区119家的海底捞店里上线。针对消费者端,这款鳗鱼骨汤也开发出很多衍生产品。沈先生认为打开创新的新思路十分重要,鳗鱼产品不只有烤鳗,还有其他的新产品,只有坚持把产品和新品做好,才能开拓更大的市场。
海南珍鳗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沈国文
另外,美团闪购食材业务负责人刘皛女士展示了电子商务和到家业务的新零售模式。从2013年的第一单开始,9年中美团见证了中国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迁,累计了6.9亿的用户。在未来,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会高达1万亿元,在这样的机遇下,美团这样的商业企业也期待与大众一起探索如何借助即时零售的模式帮助鲜活的海鲜送到千家万户。
美团闪购食材业务负责人刘皛
接下来的讨论中,各位专家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一起对鳗鲡产业整体发展及目前遇到的瓶颈、国内外市场开发、鳗鲡苗种供应与苗种捕捞的可持续管理、人工育苗技术的进展、养殖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精彩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艾春香教授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