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

首届中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首期深远海养殖探索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21-05-18 15:51:13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EISEN

 


       5月15日,“首届中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首期深远海养殖探索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在烟台召开。研讨会以“科技赋能产业·创领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探索深远海绿色养殖模式,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


       会议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管理委员会、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的技术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代表大会主办方发表欢迎致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家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侯保荣,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家付世晓,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敬东,烟台市副市长牟树青等嘉宾出席活动。研讨会吸引来自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代表约240余人与会。

       李书民一级巡视员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近海养殖容量趋于饱和,养殖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养殖区域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推进海水养殖从近海沿岸向深远海扩展是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且潜力巨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系统地介绍了烟台市渔业产业发展环境。烟台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2020年,烟台市渔业经济总产值1046.2亿元,水产品产量172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海参、鲍鱼、对虾等各类海洋生物资源200多种,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烟台市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海珍品养殖、抗风浪深水大网箱养殖等生态高效养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百箱计划”是烟台市推动深远海养殖的重要举措,会议期间举行了“百箱计划”经海001号网箱下水暨交付仪式,“关于推动装备化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示范战略合作协议”“金融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三个项目签约仪式,以及“烟台经海蓝色种业产业创新研究院(筹建)”揭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付世晓教授分别从深远海养殖发展战略和养殖装备角度做主题报告。


       麦康森院士指出,发展深蓝渔业是“21世纪蓝色蛋白质计划”的基石,未来水产养殖空间在海洋、在循环水设施化养殖。因为深蓝渔业是人类食物安全供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水产品是改善国民膳食营养结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蛋白质来源;水产养殖较之畜禽养殖更节约粮食,更保护环境;保护日益枯竭的野生渔业资源,必须限制捕捞,发展深远海养殖。此外深远海水产养殖还可以维护海洋国土安全,创造和平崛起的环境,摆脱淡水水域和陆地空间的限制,符合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


       麦院士提出,我国深远海养殖的战略目标是:以深远海养殖为重点,开展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发,构建“养一捕一加”相结合、“海一岛一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深远海养殖体系,国家战略性投入,引入多方资本,建立企业平台,形成全产业链新模式。用10~20年时间,建成一批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形成海上工业化养殖生产群,为解决人类优质海洋蛋白质来源贡献中国方案。

       付世晓院士系统地介绍了挪威、智利、日本和中国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发展概况。他指出大型网箱是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海工”升级,不是传统“小网箱”升级,深远海养殖是一个综合体系,仅从装备的角度讲就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深水大网箱养殖都处于实验阶段,我们应在深水大网箱装备制造探索中,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科学严谨地开展实验和实践,制定相关产业标准,为深远海养殖的未来发展做好基础支撑。


       下午分别从装备、养殖、加工与流通三个环节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专题对话(一):深远海养殖装备机遇与挑战

       专题一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谌志新研究员做先导报告。谌志新研究员从多个方面就深远海养殖装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概述和介绍。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安涛先生作为专题对话一的主持人,和对话嘉宾一起就深远海养殖装备开展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郭根喜研究员表示,深远海养殖是一个高风险、高利润的新型模式,因此其挑战性是不言而喻的。深远海养殖需要分两个层面考虑,分别是其发展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深远海养殖是国家发展海洋渔业的必经之路,不仅国家支持,并且有利于民生,市场非常巨大,包含了装备制造业、养殖业、加工业等,需要形成一整套产业链,然而这也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因此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挑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恶劣海况生存能力,二是生物受环境胁迫的抵御能力,三是市场价的不确定性等。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提出,网箱、围网、养殖工船是现有的三种主要养殖方式。大型网箱框架、网衣、固定性三个系统都安全,才能保证养殖的安全。海工企业的加入,将更好地保障框架的安全性,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分别是网衣和固定。关首席认为,产业发展方向必须是可持续的,因此深海网箱的养殖品种需要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另外,海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到包括台风、海浪以及附着生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挪威船级社大中华区海工总经理闫峰先生介绍了挪威船级社标准的三个特点,第一,用规范和风险识别的定制化方式,创新设计出最科学的指南。第二,针对设施的寿命制定规范;第三,对设施、网衣等进行规范,以应对设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风险,并对下游产业链的合规性和标准性都进行了规定。他希望可以与国内多交流,促成适用于中国标准的出台。

       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孙政策先生表示,现有的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海上养殖设施指南还是对行业有一定指导作用,因为整个行业还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有很多地方需要细化。他指出,我国正在加强相关工作,目前养殖设施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梁振林先生表示,深远海养殖需要考虑到海水水流、天然饵料丰富性等多种因素。水流缓慢的海域流动性较差,会造成养殖区域内溶解氧的消耗和氨氮含量升高,在这样的海域开展深远海养殖要慎重;其次要考虑海域天然饵料的丰富程度,最好选择天然饵料丰富的区域开展深远海养殖。

        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敬东先生对水下生物监测系统进行了介绍。并表示智能化、智慧化的设备,对推动海洋牧场发展、海上粮仓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题对话二:深远海养殖模式探讨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温海深教授担当专题二的先导报告及串讲主持人,指出养殖海域规划、养殖品种选择、养殖系统构建是关系深远海养殖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对话环节主要围绕品种的筛选、经济潜力、苗种供应能力、适应水环境和养殖技术的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就深远海养殖模式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首先要理解模式的概念,模式即为标准的样式,模式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中间体;同时,他认为,模式具有一般性、重复性、简单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第三,他提出模式需要系统创新,从理论认知到装备研发要形成一条链,形成专利和标准。最后还要达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经济并进。场景驱动需要有创新性、前瞻性、环保性,同时需要高科技、高效率。杨所长表示,深远海养殖确实是新兴产业,种业驱动和场景驱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青岛蓝色粮仓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雷东董事长就大菱鲆产业与深远海的结合发表观点与看法。他表示,当下大菱鲆的产能和市场都受到一定影响,未来的发展也要走向深远海。他指出,大菱鲆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长到30斤,深远海具备这样的潜力。但是亟需解决的是深远海网箱分层养殖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底栖鱼类的分层养殖问题,将提高网箱的养殖容量。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郭文院长对黄渤海地区的深远海网箱养殖适养品种发表见解。他认为,首先,需要选择本土的品种,以大西洋鲑为例,在高温期需要移动到工厂,搬运过程对鱼体造成影响,而当地固有品种就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另外,他特别强调,海水鱼疫苗的研发一定要跟上深远海养殖的进程。

       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秀先生表示,养殖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产业。他建议,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方向在于提高饲料效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进行养殖。养殖业不仅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将产业与文化相结合,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艾庆辉教授,就水产营养与饲料的角度发表意见。他认为,饲料使用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养殖效果。提出几个建议,一是海上环境复杂,营养参数与较传统的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都不一样,需要进行调整;二是抗应激的需求,使VC和VE等营养物质需要增加,建议专题研究,提高抗应激营养元素的添加量;三是饲料的加工工艺需要提升,以对抗海浪较大的环境,减少饲料的溶解和流失,避免污染环境。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聂品院长从病害的角度给出思路与建议。第一,对病害问题应持以开放态度,虽然面临困难,但通过努力有望解决。第二,在控制病害方面,要提升监测病原的机制。第三,通过疫苗等技术是可以解决部分鱼病的问题。

       专题对话(三):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就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做先导报告。崔和会长讲到当下水产品消费趋势有所转变,未来将有更多高品质的水产品进入市场。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水产加工品和调理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

       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尚福从流通角度发表他对深远海水产养殖的看法,他表示首先对深远海养殖持欢迎态度,深远海养殖的主要宣传点是“类野生”。很多消费者认为野生的水产品更好,深远海养殖满足了这一特点。从鲜活销售的角度,流通端对于运输及暂养过程的保活、降低损耗等非常关心。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振兴认为深远海养殖产品挑战一方面来自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则是高效流通。他介绍,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物流方式有三种:一是鲜活运输,需要较高的成本。二是冷冻运输,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还需要解冻,这个过程会影响深远海养殖产品的竞争力。三是冰鲜运输,水产品品质会有很好的保持,但应关注细节,特别推荐了流体冰保鲜模式。

       青岛国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志刚近年来一直从事水产品加工,在加工水产品的国内市场开拓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张总认为深远海养殖很有前景,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转变很大,当代年轻人希望消费简单、易烹饪的水产品,节约时间,解放劳动力。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去年年底刚成立了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兆杰作为团队中坚力量认为要多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加工方式,消费者最在意的是产品的安全与健康,食用的便捷与美味,那么深远海养殖水产品就要从这些方面下功夫。

       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饶煜介绍了经海深远海水产养殖发展理念和操作模式,特别介绍了经海一号加载现代信息技术,对养殖环境和养殖鱼体生产全程进行监测,可以做到产品的全程可追溯。饶总预计到今年年底,首批下海的4个深海网箱的渔获量有望达到3000吨。

       欧陆食品认证亚太区技术总监梁黎东对中国连锁商超和餐饮对水产品的要求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深远海养殖要走品质化道路,需要优先考虑标准的制定和市场的开发,他表示愿意与产业界共同推动深远海养殖水产品标准的完善。


       5月16日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经海001号”网箱(中集来福士龙口建造基地)、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总部基地和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

       经海1号网箱

       据了解,经海1号网箱平台为坐底式网箱平台,网箱钢结构重量约3000吨,外形尺寸为68米*68米*40米,将安装在南隍城东部海域,水深约32米,可养殖鱼类600吨-700吨,主要养殖黑鲪鱼、海鲈鱼鱼类。此外,网箱顶部配有生活区和机械区,可满足养殖人员居住、商务接待及鱼饵投喂等功能。网箱配有环境监测系统、集控管理系统、水下生物识别系统、水下机器人系统和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这些自动化系统可经集控系统及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远程遥控操作。


       经海001号网箱下水后,“百箱计划”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经海渔业将以烟台模式为示范,布局100套深远海养殖设施,形成“总部烟台、辐射全国”,以海洋蛋白为核心产品,带动全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集聚,打造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

       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规划总面积8.4平方公里。旨在打造全国首家以蓝色种业为特色、以海洋科创为引擎、以海洋新兴产业为方向的国家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形成融合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生活体验、绿色生态等功能、全方位支持海洋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以水产种业为抓手,海洋科技创新为核心,聚集海洋高端人才、科研院所、产业资本等创新因素,主要构建四大功能板块:1.海洋科创板块。2.产业支撑板块。3.文旅展示板块。4.配套服务板块。

       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

       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是烟台开发区传播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城市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布展面积1.1万平方米,通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这条主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烟台开发区建区以来的沧桑巨变。


      据介绍,结合自贸区建设核心任务和烟台片区的产业特色、区位优势,烟台片区以全球视野、国际水准规划打造“八大中心”,同步实施“八大行动”,奋力在新一轮自贸区建设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烟台片区实施范围29.9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韩(烟台)产业园、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功能定位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研修班以及考察内容丰富,收获很大,期待未来有更多交流机会。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

相关信息
· 利用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西藏冷水鱼产业...
· 关于养殖河鲀加工企业信息变更的公告...
· 2024年中国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 刀鲚养殖单位核查与产品标识管理...
· 关于公布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名单的公告(江苏帅楷)...
· 关于江苏天之邦食品有限公司养殖河鲀加工企业资...
利用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西藏冷水鱼产业...
关于养殖河鲀加工企业信息变更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