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六届理事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7-05-25 17:52:59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EISEN

 

水产流通与加工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有关部署要求,协会秘书处研究编制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六届理事会发展规划》。本规划经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一部分  五届理事会成绩显著

一、协会发展成效显著

五届理事会期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提出把现代渔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走在农业现代化前列,努力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渔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协会在民政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国内外声誉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得到各部委的肯定,赢得了广大会员的拥戴和支持,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2013年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中,升为4A级行业协会;在2015年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中,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我会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指定的水产品经贸摩擦预警点,是第一批在国家认监委备案注册的具有资质制定和发布水产行业团体标准的协会;是水产行业第一批获得商务部、国资委批准的具有水产行业信用等级评价资质的单位;是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50家重点行业协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工作中,水产行业唯一协会;是农业部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工作组秘书处单位。

 

、协会发展面临新形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定位,协会发展外部环境持续利好。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表明协会发展赶上了最好的时期。按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部署,做好脱钩前准备工作,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两个全覆盖”,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渔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为渔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深入实施,为渔业发展提供新机遇。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生产大国和水产品贸易大国。渔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为带动水产品消费增添了动力。生鲜电商、供应链和冷冻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产品流通和保鲜提供了保障。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为渔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球主要水产品生产国看好中国市场,对外合作空间巨大。

当然,一些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渔业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非常突出,渔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内销市场消费不断升级,供给和需求不对称矛盾加剧,部分产品价格长期低迷,一些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水产品流通环节监管仍需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水产品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水产品出口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后出现回落。

 

第二部分  六届理事会工作目标

一、主要目标

会员服务。不断扩大会员队伍,争取实现会员范围覆盖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全产业链,并逐步延伸至苗种、鱼药、饲料、动保等相关领域。

产业发展。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逐步提升,促进形成50个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100个最具影响力企业品牌、30家最具影响力水产品批发市场,评审50个特色之乡。

绿色发展。开展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系列活动,促进工厂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废水逐步实现达标排放,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MSCASC GAA NSF等国际机构加强合作,促进可持续认证水产品市场占比。根据条件,开展协会主导的优质水产品认证工作。

产业效益。促进加工水产品结构基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流通领域更加适应转型升级需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稳步推进。

渔业扶贫。坚持精准扶贫,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生态渔业。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加强特色生态渔业与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的结合,促进渔民脱贫致富。

二、重点任务

(一)协会自身建设

适应发展需要。积极落实农业部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主要发展目标。作为全国性行业协会,要宏观把握渔业发展方向,推动水产流通与加工业适应改革和发展要求。

加强内部管理。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监督有效的运行体制,提升自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意见要求,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发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加强财务规范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杜绝不合理开支,加强应收款项的回收。贯彻《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管理的意见》,认真对照自查,规范会费收取。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做好脱钩准备。根据国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的部署,做好脱钩前的准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强的服务意识、更好的工作质量、更规范的社会团体形象,赢得行业信赖和政府信任。

(二)引领行业发展

推进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和综合利用,鼓励加工企业向海洋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延伸。加强与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企业的联系,有效提升产品品质。

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应急处置宣传引导。加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建立舆情监测体系,优化升级监测系统,定时定向捕获全网舆情信息,整理形成《水产品信息周报》、《舆情快报》。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报送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投诉删除旧闻新炒不实报道,遏制谣言传播。开展科普宣传,加强与媒体合作,编写水产品安全科普文章。搭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和养殖经营主体动态数据库建设试点,搭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

开展水产品出口合法性认证审核。配合主管部门审核签发输欧海洋捕捞水产品《合法捕捞证明》、《加工厂声明》以及《输智水产品合法来源证明》。处理欧盟、智利等官方发起的协助核查。

开展水产品产业损害预警。承担农业部的水产品经贸摩擦预警点工作,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形势,编制发布预警通报。承担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审核项目、渔情处水产品加工促进项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河鲀可追溯项目。开展水产加工企业监测分析。开展中国鲨类贸易利用、保护管理及CITES履约监测。承担生态环境部水产加工业环保相关工作。根据行业特点,提出清洁化改造方案建议。

扩大社会影响力。发布权威行业报告,指导产业发展。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秩序,树立行业协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搭建合作平台

与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深度合作。召开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和中国虾产业发展研讨会,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为政、产、学、研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与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主办渔业发展论坛、河鲀文化节等,推动京津冀商贸、旅游发展,促进水产品文化交流。与地方政府、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美食文化节、水产品推介活动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召开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继续推进江苏宝龙小龙虾、莆田菲律宾蛤仔MSC可持续改进项目,推动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与俄罗斯渔业与海洋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探讨中俄渔业合作。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智利、厄瓜多尔、挪威、秘鲁等使领馆,FAOIFFO、阿拉斯加海产协会等政府组织或国际机构的联系;发起的全球海产可追溯系统(GDST)项目;与美国渔业协会蟹委会、Ocean Outcomes合作开展福建省漳州海蟹资源可持续管理项目;与Ocean Outcomes合作开展黄海-东海太平洋褶柔鱼改进项目。

扩大对外合作交流范围。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全力推进加快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协会从行业角度,积极加大与沿线国家对接互动,进一步引导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渔业合作,共建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的新型渔业国际合作关系。

(四)加强行业自律

开展团体标准的制定。完善团体标准工作机制,制定工作细则。组织成立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为统筹、推进水产行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制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

发布团体标准。拟制定发布10个以上全国性的团体标准。

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积极参与水产品行业标准制修订;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审定。

有序推进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由各分支机构组织制定签署相关产业的自律公约。紧跟行业发展、经济发展、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升级行业自律工作体系。

(五)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品牌展会。打造协会专业品牌展会—亚太水产养殖展。通过展览展示与会议交流联动,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推动转化,致力于打造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水产养殖界交流的专业平台。组织中食展“海鲜美食配美酒” 主题烹饪展示活动。继续组展农交会渔业展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三大北美水产品展览会、全球水产品博览会和日本东京水产技术展览会。拓展西班牙冷冻水产品展览会,伊朗国际食品、酒店及饮料展,中东与非洲海鲜展览会,莫斯科国际食品展览会。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水产品贸易博览会,扩大中国水产品的影响。

加强渔业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公共品牌认定,加大品牌保护,提升渔业品牌竞争力。组织开展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和保护活动。鼓励水产品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开展水产品国际认证,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提升水产品外贸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六)加强分支机构建设

不断扩大分支机构覆盖。稳定发展现有分支机构常规业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成立小龙虾产业分会、三文鱼分会等分支机构。

加强分支机构间合作。推动跨分会合作,支持主营业务涉及品种较多的大企业同时参与多个分支机构活动。

(七)提升会员服务水平

建立会员管理平台。建立会员管理平台,对会员进行网络化管理。对分会协调人进行培训,推动会员服务便利化。

树立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指导会员企业把握市场,对接消费需求,提升发展质量。

反映会员诉求。协会担负着代表和反映会员企业利益诉求的义务,担负着贯彻落实政府决策,提出政策建议的责任,要发挥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八)积极推动渔业扶贫

开展精准扶贫。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开展精准扶贫。通过捐赠、开展劳动力技术培训,解决部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通过水产品产业扶贫,引导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鼓励会员对口扶贫。充分发挥会员企业的项目优势,鼓励会员开展对口扶贫,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扶贫工作成效突出的企业给予支持和优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协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协会有责任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企业和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通过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解产业、参与产业、效力实业的机会,为会员企业提供观察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落实激励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多渠道培养、多元化评价、多层次使用、多方式激励、多方位服务的人才工作机制。

(二)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按照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协会发展规划,并将协会发展纳入渔业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构建协会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加强协会跟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协会建设。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