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牡蛎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将于4月在山东乳山召开
发布时间:2018-04-10 18:32:28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STAR
>>>>会议背景
近年来,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宏观政策引导下,中国牡蛎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等的推动,中国牡蛎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以牡蛎单体、生食销售为依托的产业模式,已成为引领国内贝类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手,显著提升了牡蛎品质与产业效益,乳山牡蛎等已成为区域经济的名牌产业。但中国牡蛎在种业技术、产业模式、食用安全、产品标准、品牌建设等方面仍与法国等国际牡蛎主产国存在显著差距,国外品牌仍主导中国牡蛎消费的高端市场。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牡蛎品牌以及推动中国牡蛎产业转型升级,定于2018年4月21-23日在"中国牡蛎之乡”——山东省乳山市召开首届中国牡蛎国际高峰论坛。
主办单位: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乳山)牡蛎硏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硏究所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贝类分会
协办单位:中金国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乳山市牡蛎协会
特邀报告:邀请国外知名牡蛎专家和企业代表作特邀报告,对国际牡蛎主产国,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产业发展政策、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进行论述,每人报告时间30分钟。
大会报告:针对我国牡蛎种业,生产模式、产品安全,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瓶颈,提出未来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等,每位专家报告时间20-25分钟。
专题讨论:牡蛎种业创新与质量安全管理;商业模式与品牌建设;乳山牡蛎小镇及海洋牧场研讨。
乳山牡蛎品鉴与产业参观考察。
特邀农业部等部门有关领导
特邀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牡蛎专家以及企业家代表
全国牡蛎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
Pierre Boudry教授,法国。法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
Aude Jouaux博士,法国。Chargée de mission aquaculture,Direction de I’Agriculture et des Ressources,Marines Région basse-normandie
Maria Haws博士/所长,美国。Pacific Aquaculture and Coastal Resources Center(PACRC),University of Hawaii Hilo
Janet H Brown博士,英国。The Grower of the Association of Scottish Shellfish Growers
Choi, Kwang Sik教授,韩国。School of Marine Biomedical Science Jeju National University
Michael Dove博士,澳大利亚。NSW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Fisheries NSW
Taylor Shellfish Farms公司负责人。Taylor Shellfish Farms, WA, USA
Steven Roberts教授,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张国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
郭希明教授,Rutgers University, US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