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东盟商贸互联通道 推动南海渔业持续健康发展—防城港海洋渔业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7-09-08 13:01:44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STAR
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广西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防城港海洋渔业论坛”于2017年9月7日在广西防城港市拉开帷幕。论坛由防城港市委副书记班忠柏主持,来自政府渔业主管部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及企业代表近400人参加。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防城港市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达。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广西重要的渔业产区,海洋渔业一直是防城港市向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市市长何朝建表示,防城港凭借沿海沿边优势,抢抓国家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历史机遇,特别是与东盟互联互通、双边多边贸易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致力于做大做强做优海洋渔业经济。
抓住机遇,谋划“向海经济”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党组书记席扬在开幕讲话中表示,广西海洋和渔业系统将牢牢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广西“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战略目标,认真研究谋划“向海经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千亿元渔业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区和发展向海经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有序推进现代渔业生态养殖,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扩大与东盟各国的渔业合作;运用创新手段强化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提高依法高效管海、治海、护海水平,努力实现广西海洋经济强区的目标。
水产品消费升级,贸易格局再划分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会长分析了目前水产品贸易的趋势和消费特点。近两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进口水产品,创造了世界新的平衡点,对全球资源进行了再分配,重新对水产品市场贸易格局进行了划分。80,90后成为水产品消费主导群体,由过去一般性满足消费,向“吃得好,吃的精”方向转变,水产品成为消费的重要选项,相对畜产品优势明显,水产品消费将继续处于上升趋势。 “一带一路”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又一次创新,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新解读,两者区别在于,海上丝绸之路更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接;将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合作渠道也将更加便捷。
得益于我国和东盟建立的良好关系,水产品贸易中边境口岸贸易量、贸易额最大,是国际公认的水产品贸易大通道。东盟10+1自贸区,加上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机遇,目前,我国已与丝绸之路沿线60多个国家签署了检验检疫协定。防城港将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通道,此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对将防城港市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渔业交流合作的战略高地和重要门户,构建南海渔业自由贸易宏伟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防城港市委副书记班忠柏主持论坛
△广西区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席扬致辞
△防城港市长何朝建先生致辞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致辞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区域合作,扩大开放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许宁宁执行理事长从区域经济合作情况、东盟国家简单情况和关系以及对走进东盟的建议等三方面介绍了“中国--东盟合作形势及其商机”,他表示,东盟共同体于2015年底宣布建成,包括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责任共同体。东盟国家优势各不一样,企业要注意制定相应战略。中国企业走进东盟要加强商务信息交流和建立商务渠道,而国内行业商协会可与东盟行业商协会积极对接,将为企业提供对接服务。目前,东盟内部市场中,六个老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几乎零关税,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 柬埔寨)大多数产品关税低于5%,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内部市场开放程度仅次于欧盟,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发市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杨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杨在“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水产贸易机遇”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世界水产品贸易大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稳步增长,2002年以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沿线的主要国家与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国家密切相关,尤其是分布在南亚、与我国南海临界的“东盟”国家,是我国水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在水产养殖领域,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也是世界重要水产养殖国家,应结合各国渔业生产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在渔业上的技术互通。
△广西防城港海世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西磊
招商引资,借势发力
防城港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城市,既沿海又沿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与东盟互联互通、双边多边贸易趋势看好,有条件成为中国-东盟水产品加工贸易区域性中心城市。广西海洋和渔业厅副厅长吴志强介绍了广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防城港市海洋渔业的优势。2016年,广西水产品总产量363万吨,同比增长5.03%,渔业产值463亿元,同比增长4.30%。广西的海洋渔业要走出去,要以东盟国家为跳板,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借势发力、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广西海洋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防城港市副市长董凌介绍了政府对招商引资项目的支持政策。下一步,防城港将推进远洋捕捞、深水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渔业旅游、渔业船舶和游艇修造业等六个方面重点工作。防城港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源清详细介绍了投资方面的税收、财政支持、土地、金融和跨境政策,并表示将按照防城港市委、市政府“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部署做好服务企业和客商工作,对洽谈、签约和落户项目,通过“一窗受理,多证合一”模式,实现“一照通行”,按照招商引资倒逼机制,多方合力推进项目落地,确保企业项目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办好项目落地。
19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额84亿
此前,防城港招商引资取得了很大成绩。广西防城港海世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西磊分享了海世通在文莱进行渔业项目投资的经验和项目进展状况。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现场共有19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分别和防城港市海洋渔业企业签约项目3个,东兴市签约项目5个,港口区签约项目5个,防城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额84.07亿元人民币。
△广西区海洋和渔业厅副厅长吴志强
△ 防城港市政府副市长董凌
△防城港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源清
△防城港东兴市保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权
△项目签约仪式
论坛同期,我会组织与会嘉宾考察了防城港重点产业园区和海洋渔业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北部湾国际海产品批发市场、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东兴市保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东兴市鸿生实业有限公司、东兴市长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东兴市保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权介绍了防城港-越南芒街水产品互市贸易情况及北部湾国际海产品市场的相关情况,涵盖边民政策、税收政策、劳动力资源,以及落地加工优势等内容,据调查,防城港水产品加工企业较少,仍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希望企业家们多加关注。
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密切多边经济关系,推动区域发展及国际合作最大化,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渔业先行,相信通过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将激发中国-东盟渔业合作更多机遇,推动水产品贸易发展。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
相关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