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8 17:02:52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品 编辑:STAR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应对,针对农产品流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2月,商务部联合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统筹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广疫情防控时期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典型做法的通知》等文件,加大农产品保供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为更好从需求端了解农产品消费现状,促进产销对接工作,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开展了线上调查。调查发现,疫情对农产品消费习惯、购买渠道和产品价格等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成效显现,市场价格呈现回调趋势。
一、安全和品质成为购买首选因素,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和品质消费特征明显。
随着居民疫情防控意识增强,消费者更加关注农产品安全质量,价格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卫生干净和食品新鲜成为首要决策因素。疫情促使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放大,推动消费升级。倒逼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发力供给端,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作用,以快速响应消费者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图1、农产品消费决策因素变化
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社区菜店和生鲜电商成为仅次于超市的“菜篮子”。
疫情期间,终端零售渠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超市消费受影响不大,生鲜电商、社区菜店和社区团购消费激增,农贸市场消费下降明显。线上企业布局线下渠道,线上线下渠道加快融合。
图2 农产品购买渠道变化
社区社群集中消费激增,社区统一采购配送等模式逐步普及。社区菜店在各渠道销售占比增速最高,成为仅次于超市的重要渠道,占比达41%,较疫情前提高19.2个百分点。江苏、山东、黑龙江、湖北、天津社区菜店消费明显增强,分别提高50、47、42、24和23个百分点。社区团购模式得到迅速推广,占比由2%增至11.9%,且推广速度与疫情风险等级正相关。湖北地区社区团购渠道增长最为明显,提高47个百分点。武汉市开展农产品直供进社区的蔬菜、水产、禽蛋生产企业分别达到80家、99家和34家。截至4月12日,武汉全市累计配送团购蔬菜5.9万吨、水产品2700吨、鸡蛋4000余吨。北京社区团购渠道占比增加较快,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自发组织购物群,通过居民拼单由社区从批发市场代购生鲜农产品,其便利性和实惠性逐步被人们接纳。
图3 农产品电商消费年龄结构
图4 生鲜电商渠道农产品品种消费结构
三、居家消费市场需求小幅增长,总体消费趋向平稳。
图5 居民购买农产品单次消费金额
四、农产品出口下行压力较大,肉类进口增速加快。
五、个别品种价格涨幅收窄,总体价格逐步回调。
图6 部分农产品价格居民消费调查情况
随着各地保供多项举措加快落实,农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降。4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下跌8.0%;鲜果类价格下降2.2%;畜肉类价格下降5.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7.6%,蛋类价格下降1.9%,水产品类价格下降0.1%。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