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浙江省水产企业亟需政策支持
发布时间:2020-03-11 11:19:11 信息来源: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STAR
浙江省水产品按营销方向分为两大类:
一是出口产品,主要出口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及众多新兴国家;
二是内销产品,主要渠道包括国内大型餐饮企业、终端超市和少部分线上电商平台。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水产业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产品销售受阻。
受疫情影响,春节销售旺季突然消失。由于消费大幅下降,本该春节后上市的水产品大量压塘,即使上市的水产品也销售乏力。目前市场上淡水鱼开始流通,但量很小,海鲜销售基本停滞。
产品价值缩水。
众多水产市场、企业因产品积存,只能将原来的高价冰鲜产品进行冷冻贮藏,令优质冰鲜产品失去其原有商品价值,造成产品价格大幅缩水。
销售渠道中断。
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尤甚。随着疫情持续,有些餐饮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宣布关店,造成了水产企业原有销售渠道的中断。
国际贸易受阻。
受疫情影响,浙江省水产企业不同程度上遭遇到一些贸易壁垒(订单延迟、取消,通关受阻等等)。加上国际疫情发展态势不明朗,突发性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浙江省水产品出口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资金短缺。
许多省内水产企业反映,疫情期间,政府对企业在税收、房租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贴和减免,但对企业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流动资金短缺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巨大困难。有企业反映,贷款支持目前仍是“只听风声不见雨,颇为着急”。
对策建议
变革营销模式,主动拥抱互联网。水产业是浙江省较为传统的产业,受限于产品特性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匹配的现状,水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而言,线上销售有限。此次疫情过后,水产企业应积极思考产品创新与发展,变革营销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路径。
树立理性发展理念,确保可持续经营。疫情防控期间,水产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树立理性发展理念,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完善产品加工流程,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借助社区店、微商、电商直播等贴近消费者的平台,确保可持续经营。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直以来,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属于弱势行业,水产加工业更是如此。此次疫情对水产加工业冲击非常明显。但水产加工业在疫情中所显现出来的巨大社会效益,远大于其经济效益。
因此,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涉及民生的弱势行业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